清明节的习俗

2021-12-07 00:29:3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踏青郊游也是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不同地区清明节习俗都有所不同,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回家参加祭祀活动,缅怀祖先,还可以郊外踏青,领略大自然的景象。

1、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对先人的一种缅怀方式,表达的是对祖先的思念之情。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的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焚化纸钱,扣头拜祭。

2、踏青

  清明之时,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可在扫墓之余在郊外远足,在大自然中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也成为了清明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插柳

  清明时期杨柳发芽,民间有折柳、插柳的习俗。古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驱除蚊虫,人们在踏青归来的时候,会将杨柳插在门楣,屋檐上以避免虫疫。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古人中有生病的,将病况写在风筝上,让其飞至高空拉线剪断,认为这样可以将病痛与灾难一起飞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郊游时的娱乐活动。

5、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最早就千秋,后来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是由树枝桠,彩带做成,后来渐渐发展成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仍然是许多儿童钟爱的活动。

(QingMingJieDeX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