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熨斗是用火加热还是用沸水

2022-10-10 14:00:05

  很多人以为熨斗是现在才有的物品,但实际上,在古代,人们就已经使用熨斗来熨烫衣服了,和我们现在用的熨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体现在加热方式上。古代也有熨斗最早是如何加热的呢?具体古代熨斗是用火加热还是用沸水?一起来了解。

  古代也有熨斗最早是如何加热的

  用火来加热。古人把用火烧红的木炭放进一个形似斗的器具里,等其底部热得发烫的时候用它来熨衣服,这就是最早的熨斗。熨斗熨烫衣料用具,古称“熨斗”,亦称“火斗”、“金斗”。现今使用的多是电熨斗,作为平整衣服和布料的工具,功率一般在1350W左右。

  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熨斗”。熨斗像一只没有脚的平底锅,熨衣前,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使用,所以,又叫“火斗”。也有把熨斗叫做“北斗”、“金斗”的。“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

  最早的历史可溯至商代,它是作为刑具而发明的,专门用于熨烫人的肌肤,这使人联想到残暴的商纣王炮烙忠臣的故事。熨斗到汉代始用于熨烫衣服并流行于明清。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古代的熨斗比外国发明的熨斗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

  烫衣服的熨斗,在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

  熨烫衣料用具。古称“熨斗”,亦称“火斗”、“金斗”。古代铜熨斗,有的有“熨斗直衣”的铭文,说明它是熨烫衣服的用具。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汉魏时期的熨斗,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圜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熨斗上,还镂有“熨斗直衣”的铭文。

  约16世纪,荷兰裁缝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18世纪最常用的是铁铸的实心熨斗,人们往往交替使用两个熨斗:一个熨衣服,一个放在炭火上加热。1882年6月6日,亨利·西里的专利获批,但并未从此进入生活。电熨斗源于美国,查德森把电能转为热能,研制成电熨斗。1932年,出现了可调温的电熨斗。1953年,喷雾蒸汽式电熨斗问世。

  古代怎么熨衣服的?

  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一是取其形象类似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斗”。在中国古代,熨斗又称“火斗”、“金斗”、“钴鉧”,其主要功用是熨烫衣物,效果有二,一是把有皱褶的地方熨平贴,二是在需要明显褶纹的地方,把褶纹熨得挺贴。

  1、商代时期

  最初的熨斗是用石块,陶片或铜铁块在火上烤热后,按压在衣服上熨烫。相传,熨斗的发明早于商代末年,商纣王发明炮烙这种刑罚的灵感就是来自于熨斗。

  2、西汉时期

  汉代的熨斗,大多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圆腹、宽口沿,有长柄,有的长柄末端还饰以龙纹。熨衣前,会将燃烧的木炭放入熨斗内,利用金属的传热,以及重量来烫平衣服,或者熨出美丽的褶皱。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熨斗用法,还是将燃烧的木炭放入熨斗内,当时的熨斗柄会导热,说明当时的熨斗柄依然是金属的。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丝织业十分发达,人们更加的注重穿衣打扮,用熨斗熨衣在当时非常流行。不管是君主,还是黎庶,都是必备工具。

  5、宋代时期

  宋代熨斗的使用比隋唐时期更加广泛,其形状也有所改变:一般是空心短柄,插入木把,以便在熨烫时不至于烫手。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更深一些,形状不完全是圆形的,也有有呈斗状堤型的。不仅用于传统的熨衣、平帛,还用于熏香、熨纸、护书、饮酒。

  6、民国时期

  明清时期,熨斗沿袭宋元时期的造型,只是靠近手柄处的口沿,会昂起的更高,可以防止火烬外落,此外插接木把。有的熨斗周身铸有福、寿等纹饰,不仅有实用性,也有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