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貌类型笔记

2024-07-19 08:30:36

  1. 平原:

   定义: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广大地区。

   特点:地势低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河流冲积而成,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分类:根据成因可分为冲积平原、海蚀平原、冰碛平原等。

  2. 山地:

   定义: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特点:地势高耸,地形起伏大,切割强烈,多奇峰峻岭,沟谷深切,地势险要。

   分类:根据海拔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根据切割程度可分为高切割山地、中切割山地和低切割山地。

  3. 高原:

   定义: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特点:地势高峻,地形起伏不大,但边缘部分比较陡峭,由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块构成。

   分类: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高原、剥蚀高原和侵蚀-剥蚀高原;根据海拔高度可分为低高原、高原和高高原。

  4. 丘陵:

   定义: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特点:坡度一般较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

  5. 盆地:

   定义:盆地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或深水湖底。

   特点: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和山地之间,形成盆地和谷地,往往有较大的河流流贯。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盆地内部相对盆地外部地形平坦,多孤山和丘陵。

(De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