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怎么用油行驶的

2025-11-03 16:11:20

  1. 纯燃油模式触发机制

  其燃油驱动系统更如一款独立的、与电动系统的完全备用的“保驾护航的‘老朋友’”。当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大致为15%-20%的界值)时,车辆的行车电脑就会将其自动的切换至了燃油模式,由内燃机直接将其驱动的车轮,而电动机则转入了辅助的角色。这样就不至于完全“扔”了电池的里子,算是对电池的一点“保留”了。而不需用户的主动操作,系统都能根据当前的剩余电量、车速以及所处的负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对动力源的分配做出相应的智能调配。

  2. 手动设置保电策略

  但更为关键的则是部分车型都能为用户自主地设定最合适的保电阈值(SOC值),从而对燃油与电力的平衡做出最优的调配。但也仅能将其SOC的值设为50%,一旦电量的剩余百分之50即可将发动机启动并维持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为电池充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样一来既能为将来拥堵的路段的突发性拥堵的应急保留一定的电量,又能避免了长期的发动机长期处于低效的工作状态。但若将车辆的续航模式一律定为“强制保电”,则车辆便会将剩余的电池能量都优先用来发电,将电池的电压控制在设定的最低值以上,从而确保了车辆的续航里程不低于设定的最低值,对于山区的行驶或经常处于高速的频繁的超车的驾驶员来说都比较适合。但这样也就使得了车辆的续航里程都将大大降低了。

  3. 驾驶模式与场景适配

  随插电混动的车型一般都配备了多种驾驶模式,让用户根据不同的路况都能灵活的切换不同的驾驶模式,从而更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的驾驶环境

  但当我们开启了高速巡航的模式——尤其是车速已达80km/h以上时,就应该将发动机的直驱模式与“混动模式”或“燃油模式”灵活的切换起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电动机的介入所带来的能量的损耗。

  但在拥堵的路段尤其是在低速行驶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充分的体现出电动机的另一个优点——零排放、响应快的优势就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了,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优先的将车的动力模式由混动模式转变为纯电模式了。

  基于立即的“爬坡”加速,我们的系统便能将发动机的基础动力与电动机的瞬时巨大的扭矩巧妙的“合力”起作用,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纯粹的燃油发动机单独工作时所产生的动力不足的状况.。

  以其在高速的超车时将发动机与电动机的最大功率都发挥了出来,保证了其在高速的加速过程中流畅的性状.。

  4. 长期燃油使用的注意事项

  但长期不充电一味的依靠燃油的行驶也不能忽视以下几点的问题

  由此可见,插混车型的电池和电机的带来了一定的整车质量的提升,但也就使得其相比同级的纯的燃油车而言,馈电的状态下油耗也就高出10%-30%。与同级的纯汽油车相比,其馈电油耗仅为5.5L/100km相应的6.8L/100km左右的电动油耗可谓是既节能又环保的了。

  但当我们将电动机的辅助加速功能彻底地"放弃"了,就容易把动力体验的舒适性降低了,尤其是在起步、超车等时,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乏力"的感觉,比如说起步的迟缓等问题都比较明显。

  长期把锂电池都处于低的电量状态(比如一再的低于10%的使用)都对其老化都有一定的加速作用,因此建议平时都把电池充满一半左右,定期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完整的充电。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城市对电动汽车的插混车型都采取了“绿牌”的政策,即对长期不充电的车辆可能会对其牌照的保留造成一定的影响。

  依托于对其燃油的巧妙的“应急补充”之外的更为深层的“燃油的灵活驱动”,即可将其从单纯的“燃油的补充”中脱颖而出,使其能在不同的驾驶场景下都能平衡出高的效率和出色的驾乘体验。但过度的长期纯燃油行驶也会将经济性、动力性都“牺牲”了,更何况还会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寿命呢,因此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的行驶需求灵活地对电池的充电,最大限地发挥插混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