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龄称谓

2022-01-24 20:55:19

  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常见古代年龄称谓说明: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舞勺:13岁。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15岁-20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

  古稀:指70岁。

  耄耋:指80岁老人。

  鲐背:指90老人。

  期颐:指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