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考的重要性
2022-10-06 22:38:19
1、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机会 中国古代有科举制度。
2、在唐朝以前,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通过这些层层选拔才能进入仕途。
3、但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特别是官员的任用上更是如此。
4、所以,要想成功进入仕途,除了参加科举之外还必须拥有其他资格证明自己的实力。
5、比如,文凭就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砖。
6、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科举呢?
7、首先你得有钱买得起考试的费用,然后你得具备学习的条件,即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
8、只有这两点都满足了,你才有可能被录取。而且,每年全国各地参加科举的人数众多,竞争非常激烈。
9、究竟哪些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呢?
10、我们来看看历史记载:“隋文帝开皇十年(590)规定,凡年龄在二十岁以上,身体健康,没有残疾的男性公民均可报名参加科举考试”。
11、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出生背景,只要符合年龄标准,你就可以去考试了。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发展到顶峰。
12、宋太祖赵匡胤设立了专门负责科举考试的部门—贡院。在贡院里面,每天都有大批考生排队进行考试。考场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从考生们进入考场到离开考场,整个过程持续很长时间。
13、据统计,宋朝的科举考试共有一千五百多次,平均下来差不多每月都有四次左右。
14、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无法参与科举考试。因为,科举考试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考试费用。
15、虽然朝廷规定,每位考生都要缴纳一定的考试费用,但是真正拿到手的却寥寥无几。
16、毕竟,那些家境贫困的穷苦孩子,根本承担不起昂贵的考试费用。
17、因此,尽管宋朝的科举考试给广大穷苦人家提供了一个晋升渠道,但它仍然属于少数富裕阶层的游戏。
而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上。所以,科举考试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培养人才,它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
18、清朝末期,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面对国破山河碎的局势,中华儿女奋起反抗。随着战争的胜利,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科举制度,也随之受到极大冲击。
19、到了晚清时期,科举考试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20、原因很简单,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许多优秀人才纷纷逃亡海外。这使得朝廷缺乏人才,也让士兵的素质越来越低。
21、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决定恢复科举考试。清朝灭亡后,新中国继承了清朝遗留下来的科举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考生迫切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